磁器口牌坊
磁器口在口碑上有巴渝第一古鎮之稱。它是有著1800年歷史變遷而保留至今的傳統古鎮。自磁器口牌坊進入古鎮,就是比較狹窄的黃角坪巷。穿過黃角坪巷就進入了古鎮最繁華的一條街---磁器口正街,兩街相交處有個四合院“寶善宮”。“寶善宮”原是道觀,抗戰時期曾經作為小學向地方進行授課,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曾經就在這里讀過書。“寶善宮”在重慶知名度非常之高。正街一條石板路貫穿全街,沿街商鋪的門面都是石板臺階。在重慶有“一條石板路,千年磁器口”的美譽。
古碼頭
磁器口古碼頭是最具特色的古碼頭之一。其為我國明清時期轉運物資的古渡碼頭。地理位置在嘉陵江邊,在唐宋時期就有了,繁榮的朝代卻是明代和清代。民國時期繁榮卻達到極盛。
書場茶館
重慶的書場茶館,又稱藝人茶館,是喝茶的同時欣賞民間藝術的地方。書場茶館戲曲品種不少:有川劇坐唱(打圍鼓)、四川清音、四川竹琴(揚琴)、荷葉清唱更普遍是說書茶館。坐茶館的人絡繹不絕,座無虛席。
少婦尿童雕塑
在磁器口寶輪寺下面金碧橋邊的畫家村,一個雕塑十分惹人喜愛,它就是有名的“少婦尿童”,伴隨它的是一個在磁器口流傳了數百年的“護龍水”傳奇故事。
翰林院
磁器口翰林院原為鯉魚石學舍,清末在此辦學授課,后來考中三個舉人。所以,翰林院是當時讀書人向往之地。房屋現還保存在中院,內庭有一座小拜月臺,是當年主人舉行家庭祭祀的地方。
巴渝民居館
館內濃縮著磁器口古鎮建筑的精髓,通過木、石、磚的建構,形成圍合的空間與恬靜的院落。史料記載,鐘家大院是慈禧太后管家鐘云婷所建,距今有120年歷史;該大院還具備中國北方四合院與南方四合院的特色。
寶輪寺
“寶輪寺”又名龍隱寺,建于唐初,大雄寶殿正梁上刻有“尉遲恭建修”字樣。寺地范圍較大,由大雄寶殿,至馬鞍山,一直到童家橋,都是寶輪寺范圍,到處都修建有神殿廟宇,氣勢恢弘。據說明朝建文帝曾在此隱居,現存寺內“大雄寶殿”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,由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所題。寶輪寺整座大殿構造雄渾,據稱沒有使用一顆鐵釘,堪稱我國建筑藝術的一塊瑰寶。
文昌宮
文昌宮是九宮十八廟的圣地。有這樣一個說法:磁器口香火最旺的寺廟是寶輪寺,最熱鬧的道觀就是文昌宮。
鐘家院
鐘家院建成于1890年左右,主人是在磁器口長大的鐘云亭老先生。整個院子既有北方四合院韻味,又極具南方民居精致典雅的特色。院內展示的明清古床、花好月圓桌等古代文物,是清代民居的重要展示場所。
寶善宮
寶善宮是磁器口九宮十八廟的著名道觀,是善男信女祈福求愿之地。在民國期間改為嘉陵小學,丁肇中先生曾就讀于此。如今該院改建為陶瓷館,系統展示陶瓷與磁器口文化發展的歷史輪廓。
吊腳樓
吊腳樓:一江兩溪三山四岸的地理條件,造就了豐富的吊腳樓景觀,她與四合院民居反映北京人的大氣和安穩,與石庫門建筑反映上海人的精細和開放,顯然很不相同。今天的磁器口吊腳樓,作為生態符號的建筑形式,供人們觀賞回顧,透射著老祖先頑強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意志。
小重慶碑
小重慶碑位于古鎮丁字路口,系國民黨主席林森游覽磁器口時,見其繁榮尤如重慶的縮影有感而題。
美食:
磁器口小吃多得數不勝數:
小面
麻花
燒烤
小吃店
糖畫
涼粉
打糍粑
磁器口還有很多好吃的東西需要自己去慢慢品嘗,小編的口水已經又流了一次了....當然除了美景和美食外,也有很多重慶當地的藝術品、小商品、特產。這此都需要自己身臨其境的去尋找和體會!
路線:軌道交通一號線磁器口站下車;
特點:美食-人文-歷史-名俗,為重慶旅游的必然選擇;
不足:節假日人流量大;建議避免高峰時段,人流量大時避免待在主干道,巷子深處也許會讓你眼前一亮;